合肥高效聚丙烯酰胺PAM
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由丙烯酰胺单体聚合而成,是一种水溶性线型高分子物质。单体丙烯酰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双键及酰胺基处可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采用不同的工艺,导入不同的官能基团,可以得到不同电荷产品: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
其中,根据离子度、分子量来划分,它们又可以分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用离子度来划分,又分为:12、15、20、30、40、50、60离子度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用分子量来划分,分为:600万-1800万分子量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用分子量来划分,分为:600万-1200万分子量的非离子聚丙烯酰胺。除此之外,根据PAM聚丙烯酰胺的用途,还可以将聚丙烯酰胺分为:超高粘度聚丙烯酰胺、污水处理聚丙烯酰、污泥脱水聚丙烯酰、选矿厂聚丙烯酰胺、钢厂聚丙烯酰胺、造纸厂聚丙烯酰胺、制香聚丙烯酰胺、洗煤厂聚丙烯酰胺、印染厂聚丙烯酰胺等系列产品。
聚合技术的发展目前,在传统的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辐射聚合、活性可控聚合、种子聚合等技术,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这些新方法促进了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的发展。其中,对紫外光辐射聚合、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研究较多。紫外光引发聚合是一种简单、应用为广泛的聚合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反应速率快等优点,而且在紫外光作用下体系中添加少量引发剂即可引发反应,是一种绿的聚合技术。可控/活性聚合技术是通过可逆的链终止或链转移,使体系中自由基浓度控制很低而抑制双键终止,而且还能够控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利用此技术可以合成各种特定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聚合物。
反相乳液聚合与反相微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是由 Vanderhoff 于 1962 年提出,是指将水溶性聚合单体加入到非性的有机溶剂中,在油包水型乳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其成核机理为胶束成核与均相成核机理。目前,聚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但其固含量较高、黏度低,使用方便,因此反相乳液聚合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微乳液制备方法主要有Schulman 法与 Shah 法,反相微乳液一般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状态,比反相乳液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且微乳液具有各向同性的特。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速度快,聚合过程中没有显著的恒速期,成核机理主要为液滴连续成核和均相成核机理,而且乳化剂、单体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反应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