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使用方法
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两性型聚丙烯酰胺一般由含有阴离子基团和阳离子基团的单体通过共聚反应或改性制得。在实际应用中,两性型聚丙烯酰胺在不同水质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通常不仅具有其他絮凝剂的特性,还具有分子间的缠绕包裹作用,因此其处理范围广。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没有带电基团,因此,几乎没有电中和作用。但其可通过展开的长链进行吸附架桥作用,达到处理效果,处理效果与分子长度关系较大。此外,其分子链中的-CONH2基团可与胶粒发生质子化、氢键、吸附架桥作用,从而去除水中胶粒。
早期生产的 PAM 是由聚丙烯酰胺一种单体聚合而成,原来不含 - COONa 基团。使用前要先加 NaOH 加热,使部分 - CONH2 基水解为 - COONa,反应式如下:-CONH2 + NaOH -→ -COONa + NH3↑水解过程中有氨气放出。PAM 中酰胺基团水解的比例就称为 PAM 的水解度,它即是阴离子度。这种 PAM 的使用不方便,且性能较差 (加热水解必使 PAM 分子量和性能明显下降),80 年代后已很少使用。
聚丙烯酰胺的分子式其实是化学式,只是叫法不同,聚丙烯酰胺分子式为:CONH2,分子量为800-2000万。乐邦PAM固体有吸湿性,吸湿性随离子度的增加而增加,PAM热稳定性好;加热到100°C 稳定性良好,但在150°C 以上时易分解产生氮气,在分子间发生亚胺化作用而不溶于水,密度(克)毫升23°C 1.302。玻璃化温度153°C ,PAM在应力作用下表现出非牛顿流动性。
聚合技术的发展目前,在传统的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辐射聚合、活性可控聚合、种子聚合等技术,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这些新方法促进了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的发展。其中,对紫外光辐射聚合、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研究较多。紫外光引发聚合是一种简单、应用为广泛的聚合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反应速率快等优点,而且在紫外光作用下体系中添加少量引发剂即可引发反应,是一种绿的聚合技术。可控/活性聚合技术是通过可逆的链终止或链转移,使体系中自由基浓度控制很低而抑制双键终止,而且还能够控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利用此技术可以合成各种特定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聚合物。